当前位置: 首页 » 杂谈与随笔 » 人生百味 » 文章内容

雪国八年·雪之少女吧前言:存在的意义

作为置顶帖发表在百度雪之少女吧:http://tieba.baidu.com/p/2184456957

年前的时候,上海下了几次雪,但都不大。伴着晨曦落下来的雪点,教正午的太阳一晒,登时化为乌有,不复存在了。后来春节时分,随妻子去天津省亲,又看见皑皑白雪。那是北国经久不化的凝雪,庭前、树下、道旁,遍野皆是;辙印、脚印,清晰可辨——但我到底没有见到雪。我所见的,只有冰封的河面与银毯上厚积的泥垢在默默述说着冬日的寂寞;它们是已经死去的雪,那样静谧,任人玩弄却不发一语,失却了存在的声音。

七日前的清晨,我踏上回沪的归程。在列车上收到父亲发来的短讯,说上海又在下雪。我于是颇为期待,只赖动车快速,希求能在她消散前见上一面。但午后终于抵达时,却什么也没有了。春意正浓,明媚的阳光洒下来,和着温润的空气咽入喉中。我知道,冬已经去了。从南到北,由北而南,我竟没有见过一场活的雪!她在我的记忆里缺席了。我不知道她的模样,不熟悉她的身影,不理解她的风姿——她的存在从我的世界里被抹去了。

雪哪里去了呢?她的存在消亡了吗?这消亡了的存在还有意义吗?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长久以来在我身边被讨论着的一个问题: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总有千千万万的人——与被历史所铭记的大人物们不同——他们的存在就像这雪一样,或者在死后留下一个墓碑,或者直接被消去。他们的事迹荡然无存,人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生前的欢乐,更不能体会他们各自的痛苦。这样的人生,到底有这什么样的意义呢?消逝了的存在,他们的存在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有的人悲哀他们,觉得人生于世,不能教后人知晓,就像从未活过;但我不以为然,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其实都那样真实绚烂,清晰可见。

上个世纪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现在已经被用滥了,但却丝毫不掩其光彩与内涵。他说:“存在先于本质。”人生于世间是一张白纸,没有过去,没有目的,有的只是实在的生命与无限的可能。另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尼采也说:“本质没有价值,但却一度被赋予和赠予价值,我们就是这赋予者和赠与者。”这些竭力真诚地思考人生的前辈先哲们为我们揭示了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就是不为任何被限定了的价值而活着。其实每一个殊相不都是先于其共相而存在的吗?有谁真的见过一般的人、一般的马呢?只有这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个别,才是最真实的物质,只不过怯懦的人不愿意面对它,不依赖于共相就无法独立存活。

生命的意义也是这样的一个拟像,它原本并不存在,但畏惧生活的人塑造了它;于是人们就用这生活的异化物来反对生活本身,渐渐淡忘了生活原本的模样,到最后,缺乏这种人为建构的“意义”的生命反而被认为是不真切的,从而要唾弃的。这是怎样把事情的两面全然颠倒了起来!一旦接受了这样的异化,对生活的热情就悄无声息地被转移了——希望、价值、意义,正是看似曼妙的名词掏空了我们的生命,教我们不断厌恶自己的生活,践踏他人的生活,终生在抑郁或狂热里不停地打转,直到毁灭或自焚。难道这样畸形的生命竟比原本的生命更加精彩、健全吗?我不认同。比起雕琢得面目全非的旅途,我更欣赏平静自然的行走——因为前者只是在人类的身上多添了一道枷锁,后者却打开了解放人类的一扇窗户。

我提这些也正因为想要对雪之少女吧和我们属于这里的时光的意义作一个回答。我将不会冠冕堂皇地说:她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或者其他。因为她还活着,无比真切地活着,任一个语词的描述都只是对她的一种束缚。真正的本质和意义来自于存在者——活着的人——的创造。只要我们一息尚存,我们就有机会不断刷新我们存在的意义;雪之少女吧也正是如此——她不属于某个共相,不属于一段过去,甚至不属于一个时空。因为她还未终结。

我们的生命也是。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不再轻言自己存在的意义。当别人问起为了什么而活时,不妨笑着回答:“我的生命还没有完,又怎么会有静止的本质!”至于那逝去的雪,就由她去吧。因为她的存在,她已深深地记在心里。

上一篇:眼疾下一篇:历史混沌与其机遇

添加新评论

最新文章

最近回复

  • 黑豆: 啊,如何评价4年后的今天,川普好像要赢了!
  • 黑豆: 垃圾GoDaddy!
  • APANG: 太难受了!呜哇!
  • 塑芬: 亏的不是钱 而是运行商的良心!
  • 小立: 还有第六感的电子版么?
  • 核桃: 超屌哦
  • 黑豆: 距上次留言竟然时隔近8年,百感交集,感慨万千,路过踩一下!
  • 蜜豆: 太好啦,謝謝你(^з^)-☆ 沒想到還得到其他人的協助,麻煩你替...
  • 蜜豆: 那麼多年沒出現,頭像還能一直維持,不需要密碼啥的,太贊了
  • 蜜豆: 出現一下~~這個留言板最新的留言居然是2017年的所以還能用嗎?...

分类

标签云

随机文章

热评文章

归档

友情链接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