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是一组非常有趣的形而上学概念。后者是关于人生态度的一个决定性观念,而前者是人类世界观组成的几个基础条件之一;以它们为中心,就构成了千百年来困扰着人们的两大问题:决定论问题和自由意志问题。在解释历史这一层面上,它们也交互作用,影响着我们的思考。
这学期的中国古代史课程上,老师要我们“重读王莽”,而我被要求重新思考王莽失败的原因。可是这个问题一旦出现,就不免先牵涉进前两个范畴——个人的力量能在多少程度上决定历史的发展?个人的意识又能在多少程度上决定自身的形态?
这两个问题要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回答很难。单说历史哲学角度的历史决定论,从古希腊开始就有过无数种形式。最突出的莫过于黑格尔,他的一个著名论断是:人是世界精神的实体性事业的活的工具活动。后来又有了辨证决定论,主张结合多种历史的要素,用非机械的方法体现规律。但前者在绝对唯心主义理论体系的地基崩塌的今日,已经没有了说服力;后者的价值则由于解释能力与预知能力的不平衡而大打折扣——它在逻辑上得出的是一个点的微分,而非函数的表达式,因此无法作为一种完全的决定论而存在。到今天为止,已经没有能够令我信服的历史决定论。
可是非决定论与决定论一样问题重重。尽管从情感出发,我并不认同历史的决定论,但接受非决定论却面临着取消历史学的里层意义这一两难问题。对此,我倾向于用无限的或然性代替传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而通过这一方式,在必然逻辑与偶然逻辑中受到压抑的自由意志也可以得到解放,跃而成为决定历史发展形式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回到王莽这一问题。鉴于上面的讨论,我不认为西汉在那样的环境下就必然地——100%地——要走向灭亡,因为到底不可知的因素很多,在那时有那时人不可知的,到现在又有现在人不可知的,这些隐藏要素的存在都使得我们的战略游戏所具备的条件并不完全;但那时西汉的局面却无限地放大了其覆灭的或然性,摆在王莽面前的道路也许有一百条,但这种或然性的扩张使得其中的九十五条都成为失败的结局。其中包括了王莽篡位的,也包括了王莽没篡位的,但总之逐渐掌握了国家命脉的豪强地主总是会抬头,其代表刘秀或张秀取得政权,中国历史进入新的阶段。
但即便如此,无限或然性在历史的发展中仍然呈现为一种压倒性的力量。那么在王莽的一生中,他的自由意志到底能在何种程度上得到体现呢?这点其实也不好说。我仅仅作几个猜测:也许在历史的一百条进程中,王莽真的始终找不到正确的五条,那么他也可以不认真学习,不出头揽下执政的责任,让西汉王朝的末代皇帝刘婴或刘莽自己面对这个局面;还可以执政但不篡位,依然找照他的模样改革,然后自取灭亡;更可以篡位而不改革,跟着将倾的大厦一同坐以待毙。不过这一个个悲剧的上演又向我们提出一个更关键的问题:那通向成功的五条路,真的就这么难找吗?
有时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一个时代是通过什么方式限制人的自由意志,使或然性更多地掌握在它而非个人的手中的。我想,思维范畴应该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时代性限制了个人的思维范畴,使时代角色很难冲破这个时代的局限;王莽的改革看似是自由的,其实已经被牢牢地限定在这个时代所提供的方法之中。他的自由选择的选项都在一个狭隘的范围之内,因为他的思考实践也被这个时代仅有的几个经验范畴控制着。那么无论他想出新的行动方案,还是沿用已有的行动方案,都只是这个时代潜在的行动方案。而那时的危局也许是那个时代潜在的行动方案所无法解决的,如果无法拓展出新的范畴,就只有失败一种结果。
在这一点看来,人的自由意志也许是悲哀的。对王莽来说,他更多地只有选择如何失败的自由,却无法走向成功,因为走向成功的五条道路,需要真正的天才,或者一个穿越者来发现。这些被时代的伪决定论玩弄的只拥有虚伪的自由意志的个体,注定只能在历史的浪潮中起一个小小的涟漪。